Search

請留下台中誕生的序曲 將綠川、櫻橋納入文化資產的保護
9/28(四)上午綠川文化資產現勘,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請留下台中誕生的序曲 將綠川、櫻橋納入文化資產的保護
9/28(四)上午綠川文化資產現勘,請大家轉貼、關注
_______
你知道從綠川就可以窺看1900年市區改正以來台中城市誕生初始樣貌嗎?

我們從來不反對河川需要整治或改造,或是街道市容需要被更新,但一個城市價值與本質的東西,不是美學見仁見智,他是我們要極力去維護的,一個城市的自明性。就像台中車站不應該被重新改建一樣。但是沒有人反對需要整修,河川也是一樣的,代表著這個城市的起源與見證。

___________
〉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:台中市區改正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根據總督府檔案,民政長官後籐新平採納英國籍技師巴爾頓、土木技師濱野彌四郎之議,規劃棋盤格式都市計畫於今日台中舊市區,為全台第一個頒布之現代化都市計畫。其中為防範河川氾濫,將水流變換改道是其中的重點。
___________
〉市區改正的護岸工事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綠川最早的名字是臺中溪,台中初始之期,這一條氾濫蜿蜒的河流沼澤地,不適合人類居住,特別被日日新報報導為全島最不健康之地。在台中市史的記載,在五六橋附近(也就是新盛橋的前身,今中山綠橋)開始施作護岸工程,興建卵石護岸以固堤,確立了筆直河道、不再氾濫,城市建設之初的綠川整治不只是機能性的排水工程,也是形塑都市意象,這就是綠川最早整治的原點。
 
與河川整治同時,火車站前的綠川橋樑也為了景觀和都市門面而精心設計,也多次在文獻、詩詞與報導中特別講述,其中櫻橋(台灣大道/綠川,橋體完整藏於路面下方)、新盛橋(中山路/綠川)是現存唯二結構完整留存的綠川橋樑。
 
自1900年代至1930年代,日人對舊市區綠川之整治進行不斷,沿岸垂柳植被於卵石護堤上的景象,除為1912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命名此溪為「綠川」之原,更是舊市區擺脫沼澤泥濘、邁向宜居城市的基礎建設工程。綠川的整治,可說是台中現代城市拓荒史中的第一章,保留百年至今的綠川卵石護堤原構,是市民對綠川的共同記憶,更是見證台灣第一個都市計畫的誕生樣貌。

___________
〉文學價值與集體記憶
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 ̄
我們從文學也可以看見綠川的見證台中初始的重要。1900年開始短短十餘年間,從荒煙漫草洪水氾濫的沼澤,一躍而成中台灣第一大城。王嬌娥的《綠川流水》「防洪築灞千年計,綴景流雲十里程。車馬迎人驛站近,免教大澤入中城。」清晰描繪台中現代化城市起源的開端,也寫盡河川對台中市區的重要。除作為台中市區從洪荒之地轉變為計畫城市的見證外,截彎取直的河道則形成我們所熟悉的綠川、柳川河岸景緻。甚至我們今天看到的台中公園日月湖,前身也是古河道所留下的牛軛湖。台中的歷史與這些都市河川密不可分,而綠川柳川的河岸景觀,更是長期作為台中的門面以及日治時期作為「小京都」意象的來源。
 
《綠川流水》王嬌娥
東溪一水似圖明,兩岸垂楊繫客情。抱廓潺湲除宿垢,鳴宵彷彿譜秋聲。
防洪築灞千年計,綴景流雲十里程。車馬迎人驛站近,免教大澤入中城。
 
譯:綠川風光明媚美如畫,柳樹隨風飄逸的景緻讓人不捨離去,遠從城外潺潺沖洗於溪底的川水,就像秋夜鳴奏的樂曲。河道防洪的整治確保千年的安泰,河岸美景隨流水綿延數十里。火車站前熱鬧車水馬龍,市中心不再受淹水之災。
 
《臺灣雜詠‧臺中》 青山尚文(1929)
 
橋是八條街幾叉、風煙寫出小京華。趁虛商賈晚出散、隔水樓臺樹半遮。
綠柳二川朝罩霧、青山四匝夕拖霞。源泉混々清千尺、容易分供一萬家。
 
一區泉石好園林、節物常春景可尋。含笑花香頻引蝶、相思樹密善棲禽。
森嚴廟宇帶雲氣、瀟灑亭臺涵水心。的是秋酣蕉實熟、琉璃盤上似堆金。
 
註:青山氏的詩文中,更是細膩的描繪了台中環山傍水、四季如春的悠然景緻。而其中,綠柳兩川古樸但綠意盎然的河岸意象,與整齊的棋盤式街道則共同結織出屬於台中的「小京華」風貌。
______
更多閱讀及參考資料

。臺中市百年歷史地圖(中研院):http://gissrv4.sinica.edu.tw/gis/taichung.aspx
。巴爾頓與台中市區規劃 (國史館台灣文獻館):http://www.th.gov.tw/epaper/site/page/31/78
。王嬌娥 綠川流水 詩選註解(愛詩網)https://goo.gl/SuT1rb
。《臺灣古典詩選注1:區域與城市》(2011,廖美玉主編、國立台灣文學館出版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臺中驛後裏町是時常被遺忘的角落,期盼喚起大家關心在土地的歷史記憶,找回屬於台中的故事。 「綠空鐵道Taichung Overpass」軸線計畫,台中的文藝復興,正在開始。
View all posts